全球有名的CA雜志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怔統計數據》報告。這篇文章評估了185個國家中的36種癌怔發病率和死亡率,其中關于中國的癌怔統計數據牽動了我們的神經。
為什么?數據顯示,中國癌怔發病占比、死亡占比全球第壹!
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將有大約1810萬癌怔新發病例和960萬癌怔死亡病例。在1810萬癌怔新增病例中,亞洲占據近一半,960萬癌怔死亡患者中,亞洲占近七成。
在1800萬新增癌怔病例及960萬癌怔死亡病例中,中國新增病例數占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占229.6萬例。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癌怔發病占比、死亡占比均為全球第壹!
這意味著全球每新增100個癌怔患者,中國人就占了21個。也就是說,我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怔,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怔;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于癌怔,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于癌怔。
數據顯示,肺癌依舊是目前世界上發病率(11.6%)和死亡率(18.4%)第壹位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到第四的是女性乳腺癌(11.6%)、前列腺癌(7.1%)、結直腸癌(6.1%);死亡比例第二到第四的是結直腸癌(9.2%)、胃癌(8.2%)、肝癌(8.2%)。
中國癌怔發病率前伍分別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男性中食管癌取代乳腺癌進入前伍,女性中甲狀腺癌取代肝癌進入前伍。
腫瘤患者身、心理特點
生理特點
疼痛、疲倦、蝕眠、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等一系列癥狀
心理特點
緊張、焦慮、恐懼、憂郁等負面情緒
體感音波系統目前研究可以通過物理、生理、心理等三方面發揮理療作用。
物理方面:通過音樂分頻和換能技術以及特定的音樂方法,將音樂中16~150赫茲的低頻信號,經過放大和物理換能轉換成數百至數千微米的精密有聲振動,通過人體“骨傳導”作用,“可使人產生快速深度的放松,有效改善蝕眠、焦慮、抑郁等癥狀的同時,還能促進全身血循環和微循環以及植物神經系統等內環境的整體改善或調整。
生理方面:專業人士特殊制作的音樂方法,能根據不同類型的人群進行選擇。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魏育林教授等人,通過紅外成像掃描技術,發現30分鐘的體感音波理療,讓人體熱輻射的“非對稱狀態”得到極大改變,表明體感音波理療對睡眠改善,人體機能恢復的康復效果都非常明顯。
另外音樂還可會激發人體內的α腦波及內啡肽的產生,進而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
心理方面:系統內的音樂方法均符合1/f 波動,是來自大自然的天然聲音,例如:自然界的微風、海浪聲、小溪流水等,1/f 波動是一種與情感、感覺有著密切聯系,使人感到舒適的波動。作用機制是通過影響個體的情緒來實現的,例如旋律悠揚的音樂可以讓機體情緒放松、穩定。
體感音波系統在腫瘤領域的應用
1、在腫瘤術前準備中的應用
接受擇期手術的腫瘤患者在術前接受節奏舒緩的體感音樂理療,研究結果表明:患者術前的,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相對穩定; 焦慮評分提示患者,焦慮水平相對較低;且體感音樂理療后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程度明顯下降,換而言之,接受體感音樂理療后的患者將獲取更有效的,更充分的術前準備,有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良好的術后恢復。
2、在腫瘤術后恢復中的應用
目前,音樂理療在腫瘤術后恢復中的應用較為廣闊,多種腫瘤患者術后接受體感音樂理療后可獲取良好的效果。具體而言:體感音樂理療后的術后患者緊張情緒得以緩解、疼痛感受明顯下降、增強患者的冕疫力等。
對術后疼痛的耐受能力增強,是因為體感音樂促進了機體內啡肽的分泌,而內啡肽能與馬啡受體相結合,產生跟服用馬啡類藥物后類似的欣蔚感,進而減輕疼痛的感受。而且,體感音樂療法與止痛藥聯合用,能獲取更有意義的理療效果。音樂理療對腫瘤患者的術后恢復作用明顯,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在腫瘤非手術理療中的應用
除了在腫瘤患者手術期的應用,體感音樂理療還在腫瘤的非手術理療中被廣闊應用,例如在腫瘤的化療、放療、射頻理療中均存在一定的協同效應。音樂可以緩解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焦慮、抑郁情緒、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例如減輕惡心嘔吐、穩定血象),以此提高化療的效果。音樂輔助放療及射頻理療的作用與其輔助化療是類似的,可減輕相應理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及改善帶來的負面情緒。體感音樂理療與上述腫瘤的非手術理療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可促進此類理療的療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
上海語路醫療的體感音波身心放松系統在腫瘤的輔助理療中存在著明顯的作用,且在未來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推廣,造福廣大的腫瘤患者……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或改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