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的特點是高發病率,高致殘率。中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人約一百五十萬,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
人的大腦每一個部位都有明確的分工,負責管理、指揮人體的某個部位。一旦大腦的某一部位受損,將嚴重影響這部分大腦管理、指揮的人體功能。
卒中康復的重要性
腦卒中可能導致我們運動功能障礙、感覺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吞咽障礙等后遺癥?,F代康復理論和實踐證明,卒中后進行早期有效的康復能夠減輕功能上的殘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盡早重返家庭,重返社會。
康復時間
目前認為,腦卒中患者發病1個月內為恢復早期階段,2-3個月為恢復中期階段,4-6個月為恢復后期階段,超過6個月為后遺癥期。指南推薦腦卒中患者病情穩定72小時后,應盡早進行康復治療。
康復強度
康復訓練強度要考慮到患者的體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開始階段每天至少45min的康復訓練,能夠改善患者的功能,適當增加訓練強度是有益的。
肌力是指肌肉的最大收縮力量。肌力檢查一般以關節為中心檢查肌群的伸、屈力量或外展、內收旋前、旋后等功能。
臨床醫學將肌力分為0-5級:
0級:肌肉完全麻痹,觸診肌肉完全無收縮力。臨床表現為完全癱瘓,不能作任何自由運動。
1級:肌肉有主動收縮力,但不能帶動關節活動。臨床表現為肌肉輕微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可以帶動關節水平活動,但不能對抗地心引力。臨床表現為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抬起 。
3級:能對抗地心引力做主動關節活動,但不能對抗阻力。臨床表現為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
4級:能對抗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臨床表現為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較正常差 。
5級:正常肌力。臨床表現為肌力正常,運動自如。
知道了肌力障礙和分級,偏癱、截癱患者的主被動康復訓練,就可以從四肢聯動訓練開始了。
四肢聯動訓練是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改善肌肉、骨骼、韌帶的血液循環和代謝,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糾正身體畸形和功能障礙,提高身體素質的一種治療方法。
上肢帶動下肢,健側帶動患側,一肢帶動三肢,四肢聯動幫助患者做早期主動運動訓練。上肢,是伸夠的運動模式;下肢,蹬踏模式有利于腦卒中重建運動程序,加強較弱肌肉力量訓練,通過聯動訓練從而達到防治并發癥,減少后遺癥,有效改善全身各部位協調性和平衡控制能力。
利用四肢聯動訓練設備是進行四肢聯動訓練恢復肌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訓練時,康復師要對患者情況的嚴格評估,在康復師的科學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四肢聯動訓練設備能解決哪些問題?
解決偏癱或截癱患者患側肢肌力弱的早期主被動康復訓練;
扶手長度可以調節,可滿足患者上肢不同關節活動范圍的屈伸訓練;
用自身的肢體帶動運動,安全的主動運動,保證患者的訓練安全,不會引起痙攣,并可加快本體感覺的恢復;
髖膝腿部支撐架可以有效避免膝過伸和髖外旋的發生;
協調性運動可增強軀干早期平衡的控制能力;
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有氧訓練;
可抗阻調節,做節律性的力量訓練,增強上下肢的力量訓練。
四肢聯動訓練適用于哪些疾???
中風后遺癥、腦梗塞、腦出血、腦外傷及其他腦損傷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骨折術后康復、軟組織損傷康復。
出現以下情況,不可做四肢聯動訓練!
● 疾病急性期或亞急性期,生命體征不穩定者;
● 有出血傾向者;
● 靜脈血栓;
● 惡性腫瘤有明顯轉移傾向者;
● 激烈疼痛,運動后加劇者;
● 骨折后需制動患者。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或改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